山大佛,这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千年古佛,不仅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,更是中华民族聪明的象征,它巍峨壮观,屹立在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三江交汇处,宛如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,俯瞰着川西平原的繁华与宁静,乐山大佛需要几许时刻才能完成呢?
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乐山大佛的建造历时90年,从唐代初年开始,直至唐代末年才告完成,这期间,无数工匠、僧侣和信徒们辛勤奋作,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汗水。
史料记载,乐山大佛的建造始于唐玄宗开元初年,即公元713年,当时,四川地区连年洪水,百姓苦不堪言,有高僧海通法师提出,在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三江交汇处,雕刻一尊巨大的佛像,以镇住水患,这一想法得到了唐玄宗的赞同,并下令在岷江边开凿佛像。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乐山大佛的建造经过可谓艰辛,需要将山体开凿成佛像的轮廓,接着再逐层雕刻,在这个经过中,工匠们不仅要克服地形险峻、气候恶劣等困难,还要保证佛像的雕刻精度,据统计,乐山大佛高71米,头高14.7米,耳长7米,肩宽24米,手指长8.3米,每一步都凝聚着工匠们的聪明和汗水。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经过90年的不懈努力,乐山大佛终于完工,它不仅成为了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杰作,也成为了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乐山大佛已成为游客们向往的圣地,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。
山大佛的建造历时90年,这个经过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坚定不拔、自强不息的灵魂,正如古人所言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乐山大佛的诞生,正是这一灵魂的生动体现。
